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1

在寒假我阅读了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对其中的很多论述颇有感触。 在阅读的过程中,启发了我的思想,学会了很多经济学的知识,对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认识,并且对共产主义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 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

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 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

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己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 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道。 试问哪个腹中无盘算,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 ”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 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 刚要举步,卖货人哪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 路旁路过两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现实的商业交换中,买方和卖方通过讨价还价,最终会达成协议。 而在君子国这个人人为他的社会里,讨价还价根本不可能存在。 小说不得不借助两个过路老翁来调解矛盾。 这里包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同意的均衡点。 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利他则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 从动态的`变化来看,它最终必定转变为“小人国”。 因为君子国是最适合于专门利己﹑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 当君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小人”跑来用使君子吃亏自己得利的办法解决了矛盾。 长此以往,君子国将消失,被“小人”国替代。 从这一点看,人是利己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 借用茅于轼先生有趣的例子,我们容易理解亚当﹒斯密的理论为何是建立在人性自利的基础之上了,只有人人自利,交易双方才能有均衡点,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结合《国富论》的论述,我不禁思考,既然人人都是自私的,那么我们如何实现高度公有化的共产主义社会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 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果能保证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资储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人人转而追求各自的理想,如果政府再加以引导,使得人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的话,社会的分工会更加完善,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人人和睦相处,阶级分化消失,共产主义的实现也就不难想象了。

《国富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亚当﹒斯密把人的自利心与公利心做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自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政府与个人会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 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斯密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但是全书已经告诉我们,那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人类的利己之心。 正是利己之心,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进而将之转化为一种崇高的理想的话,共产主义的未来也就遥遥可期了。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2

先说说这本书产生的时期。 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我们知道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时代较早,资产阶级革命也相对不够完善,实现了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妥协,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英国还拥有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大量的封建主还拥有着土地,仍然可以在经济上和资本家一较高下。 而资本家都是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仍然看不到商业的发展前景,也不知道该怎样做。 从微观的资本家的角度来看既是如此,那么对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来说,商业发展的影响更是巨大,东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开辟出了新航路,而且通过殖民掠夺的方式夺得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绝大多数殖民地,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资本积累,东边的法国已经夺得了西欧的陆上霸权,掌握着西欧的经济命脉,而长期居住在北欧的以海牧维生的荷兰人,又霸占着国际的海路贸易。 在这种四周环敌的地理位置与贸易格局之下,大英帝国如何崛起,新兴资产阶级如何生存,在他们的面前是一片黑暗。 而在这个时候,先知诞生了,他不是救世主耶稣,也不是佛祖释迦牟尼,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在海关任职的专员,而就是他教会了英国的资本家们该怎么做,使大英帝国在百年之内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这个人就是英国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先生,《国富论》的独家作者。

而《国富论》当中最为重要,也最有意义的思想莫过于自由主义了,也是我们高中的政治经常提到的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俗称“看不见的手”,在当时的世界局势当中,唯有英国敢于消除世界上任何的贸易壁垒而公开的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合作,英国以自己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优惠来换取其他国家对自己的优惠。 甚至在英法战争中,英国运用自己的财富采购着先进的武器来消灭法国部队,而这些财富都是通过英国卖给法国军队用来做军服的棉纺织品而赚来的。

当然,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可是另一方面却会使资本家过于的盲目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 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 于是在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俗称“看的见的手,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止步不前。

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 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3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 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 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 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 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 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 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 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

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 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

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 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 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 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 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国富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但其中的思想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 在其中也能找到关于人类发展历史的描述。 由于水运的便利优于陆路,水路有庞大的网状结构,能将生产的产品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发生交换行为。 同时水路是天然产生的,在几千年前随着人类的出现都一直存在,它的不易变根性决定了人类只能伴随着河流而居,而改造河流也是近代科技发展的结果。 河流对于交换的有利性,促进了经济行为的发生。 从而带动了地区的繁荣,富裕了人民生活。 这样又吸引着更多人的迁入,加入经济生产环节。 如此循环,城市的规模就出现了。 也就生出了人类的文明。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4

看完《国富论》,价值论的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给我一些感触,这个理论曾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也出现过,可见他们两个人的远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仍具有时代先进性,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意识到的,其实,这个理论,最早的提出者还是亚当—斯密,他是站在资本主义的角度,提出了利润是从何而来,就是从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中来,说简单了就是剥削劳动力,只有这样,资本家才能不断的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再生产,这样循环往复,使得那些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同样,一个国家富有的资本家多了,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飞速发展,提高国民收入,整个国家就会积累大量财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资本多了,也就可以称霸世界了。

而马克思的价值论,是站在工人的角度提出的,提出资本家取得利润的实质上就是剥削劳动力,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使工人们的剩余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加班加点,使得资本家的腰包鼓了起来,而使工人们的利益越来越少,权利越来越小,马克思价值论的提出,主要就是为了让所有那些被资本家们压榨剥削的工人们,一致起来罢工反抗,改善这种不平等待遇,用无产阶级政权推翻这种资产阶级的恶习,让那些遭遇不平等待遇的工人们,重新获得应有的自由、权利和利益。

对于资本家过分剥削工人的无耻行为,历年来,都有人曾披露过,有记者采访过,有领导考察过,也有作家描述过。 一方面,我很憎恨那些资本家,为了让自己积累更多的资本,就想方设法压榨工人,本来每个工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结果资本家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让工人们工作十八个小时,工作时间延长了,但是工资依旧不变,这种超负荷劳动,换了谁都受不了,但是,工人们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累死累活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感谢资本家,开办工厂,给许多无业游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不至于流落街头,饿死在荒山遍野。 总的来说,资本家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既有利又有弊,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考虑负面因素。 我个人认为,资本家在追求自己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工人的感受,总不能压榨压榨,再压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经济理论,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价值理论、公平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地租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公债理论、资本理论、赋税理论等等,一个人要想彻底搞懂这些理论,非花点时间不可,如果能活学活用,再好不过,要是能将亚当—斯密《国富论》当中的所有理论,能运用自如,并且运用在经济竞争中,可以在经济战场中百战不殆,财富越积越多。

《国富论》近百万字,要想一个字一个字的钻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本人时间有限,只是粗略的翻看过此书,文中的要点,有疑问的地方,还需要以后慢慢钻研探究。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5

亚当·斯密《国富论》,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全书共分为五卷。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 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本书共分为五篇,在读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时,总能看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影子。 价格的生成、度量,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每一种经济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但他并没有将这种关系定量。 在《国富论》中,价格就像一个风筝,通过纤细的线牵在“劳动”手上。 亚当·斯密还给价格提供了一个参照物——谷物价格。 与此相比,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为价格“松绑”使风筝变成一只鸟。

本书有关金属货币价值变动和纸币的部分是我最混乱的部分。 我对金银矿藏的开发导致货币大量涌入市场、金银兑换比例与实际价值的矛盾、纸币的发行等等的影响与后果并没有理清头绪。 只是隐约觉得货币的发展演变是一种价格与价值的“离心运动”并愈行愈远。 方便、快捷的代价是波动和变数。 将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连接在一起的越来越是一种“信任”、“共识”,对国家权威,对长久以来形成的游戏规则。 这种“信任”、“共识”带有一种全民博弈的色彩,不知是实是虚,像一个只知开始和结局,过程藏在黑箱里的游戏,不知道“可控”与“失控”的界限在哪里。

在亚当·斯密看来,劳动分工是国民经济增加的重要因素。 在机器大生产的年代,实行规范的劳动分工和生产流水操作,给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的极大提高,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对现在的经济来说,劳动分工更是显而易见。 亚当·斯密能够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发现这一秘密,可见他超强的洞察力!

亚当斯密着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严谨而详实的论证了国家财富。 在这里,他强调的是一国的进出口贸易。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一国财富的重中之重。 而结合我们国家而言,更能充分证明这一观点。 2010年我国的净出口贸易近3万亿,占全球的10%。 外汇储备更是达到了28473。 38亿美元,如今,我国外汇储备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强大的进出口贸易,不仅增加了国家财富,更使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得到增加。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全球的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诞生,可以说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前进的障碍!也许,一个国家正处于转型时,他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支撑,而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体系,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力量,他得到了资产阶级的认同。 英国走在了世界大变革的前列,自由经济体系不仅使英国发生了巨变,而且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经济的大繁荣!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由此形成。 亚当·斯密《国富论》,让我们看到作者对世界经济的深入思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不读《资本论》,就不会知道社会主义,那么同样,我们不读《国富论》,就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


国富论读后感1000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9122732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