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来历和养生(小暑节气来历和风俗)


时至小暑时节,梅雨逐步结束,开始进入伏旱期。

时至小暑时节,梅雨逐步结束,开始进入伏旱期。 虽然到处绿树成荫,但是热浪袭人的感觉依然叫人难堪。 不过幸运的是偶有暴雨降临,消消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来历和养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暑时节的由来

每年7月7日农历小暑天。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 太阳黄经为105度。 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怎样养生

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 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 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小暑节气的特征是什么

从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从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 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

小暑即小热。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而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进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降雨增多。


小暑节气来历和养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9122732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